2025年8月19日,據仁懷市相關部門消息,全市36萬畝酒用高粱正式進入采收季。據初步統計,今年仁懷高粱預計總產量將達9萬噸,實現總產值超8億元。作為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(qū),仁懷的高粱不僅是地方農業(yè)經濟的重要支撐,更是決定醬酒品質的關鍵源頭。
在眾多使用本地高粱釀造的酒品中,近年來迅速崛起的“紅纓頌”引發(fā)行業(yè)關注。其公開宣稱“讓更多人以合理價格喝到飛天品質”,這一目標背后,究竟依托怎樣的技術路徑與生產邏輯?其所謂“茅臺味”的實現,是否具備真實可循的工藝與原料基礎?帶著這些問題,記者深入產區(qū),探訪其品質成因。
一粒高粱的“出身”決定風味起點
醬香型白酒的風味根基,始于原料。業(yè)內共識,優(yōu)質醬酒必須依賴特定品種的高粱,即紅纓子糯高粱。顆粒小、皮厚、支鏈淀粉含量高,耐多次蒸煮,是實現“九次蒸煮、八次發(fā)酵、七次取酒”傳統工藝的前提。
資料顯示,紅纓頌所用高粱為有機紅纓子品種。該品種由茅臺鎮(zhèn)專家團隊歷經十余年選育而成,具備“不擇地利、不辭瘠薄、不受肥力”的特性,正因其生長環(huán)境嚴苛、抗逆性強,方能積累豐富風味物質。企業(yè)強調“不是活糧不釀酒”,并在貴州設有專屬高粱種植基地,從源頭把控原料品質。
其次,其產品執(zhí)行標準對標GB/T18356,這一標準為國家對地理標志產品貴州茅臺酒的特定要求,涵蓋感官、理化、安全等多項指標。采用相同原料并遵循相近標準,為紅纓頌實現風味趨近提供了基礎保障。
傳統工藝為底 技術創(chuàng)新為翼
醬酒釀造,素有“端午制曲、重陽下沙”之說,工藝周期長達一年,全程依賴時間與經驗的沉淀。紅纓頌沿用傳統“12987”工藝流程,即一年生產周期、兩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發(fā)酵、七次取酒。此工藝為茅臺鎮(zhèn)核心產區(qū)多年實踐總結,是形成醬香酒典型風格的核心框架。
然而,僅靠復制流程并不足以保證品質穩(wěn)定與風味提升。在調研中了解到,紅纓頌在傳統基礎上引入多項技術手段,以優(yōu)化酒體老熟與風味融合過程。其中包括“植物埋藏法”“桑拿醇化老熟法”等十余項專利技術。這些方法旨在通過特定環(huán)境調控,加速新酒中刺激性物質的揮發(fā),促進酯化反應,使酒體更趨綿柔醇和。
并且,此類技術并非替代傳統窖藏,而是作為輔助手段,與長期貯存相結合。企業(yè)表示,其基酒儲存周期不低于八年,且設有專門的儲備庫進行年份管理,“不滿8年不出庫”成為內部硬性規(guī)定,意在縮短自然老熟周期的同時,不犧牲陳釀品質。
專家團隊支持 把控核心力量
在醬酒行業(yè),人的經驗往往比設備更為關鍵。紅纓頌組建了由原茅臺酒廠技術骨干構成的專家團隊,包括中國醬香酒釀酒大師梁明鋒、原茅臺酒廠總工程師呂云懷、副總工程師張世華、制酒副廠長丁德杭、脫產制曲師陶和平等多位資深釀酒師。該團隊覆蓋制曲、釀造、勾調等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,全程參與產品品控。
采訪中,相關技術人員表示,專家團隊的作用不僅在于技術指導,更在于對“茅香”風格的理解與再現。從曲藥配比、發(fā)酵溫度控制到輪次酒取舍、老酒勾調比例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均需依賴經驗判斷。企業(yè)設立“專家酒體勾調中心”,堅持“不出茅香不投產”的原則,確保最終產品具備典型醬香特征。
“讓更多人喝得起飛天品質”,是紅纓頌提出的使命。這一目標的本質,是在不降低核心工藝與原料標準的前提下,通過優(yōu)化供應鏈、提升生產效率、控制營銷成本等方式,實現價格區(qū)間的下探。
從現有信息看,其路徑清晰:依托自有高粱基地保障原料穩(wěn)定;通過專家團隊復刻核心工藝;結合專利技術提升老熟效率;長期基酒儲備保障陳年品質。在此基礎上,紅纓頌通過央視、衛(wèi)視及新媒體平臺進行廣泛傳播,提升認知度,形成規(guī)模效應,進而攤薄單位成本。
當然,是否真正達到“飛天品質”,仍需消費者長期品評與市場檢驗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紅纓頌在原料選擇、工藝執(zhí)行、技術應用與人才配置上的投入,顯示出其對品質的系統性追求。其嘗試打破高端醬酒價格壁壘的努力,也為行業(yè)提供了另一種發(fā)展思路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,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(fā)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京B2-20171219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京)字第10250號
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(tài)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-1 舉報電話:010-63359623
Copyright ? 2016-2025 by www.wenkujiayuan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:國家發(fā)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